跳到主要內容區
 

 

 

創立背景及宗旨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地震活動甚為頻繁,尤其在苗栗至台南間的西部麓山帶和平原地區(通稱為西部地震帶),如1998年的瑞里地震(ML 6.2)與1999年的嘉義地震(ML 6.4)序列。故此區震災的威脅揮之不去,而地震防減災的工作亦刻不容緩,由於台灣地區土地高度開發,都市人口密集,重要經濟設施林立,地震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火災、爆炸、化學災害等重大二次災害的威脅,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嚴重傷亡與受損。有鑑於此,相關政府機構莫不於此區之地震基礎探查及防減災技術等方面,鼓勵進行各項研究。學界亦充分瞭解此一問題在學術上和實際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從事於各項地球物理的地震構造研究。由於受到九二一集集地震衝擊之後,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西部地震帶所處的地體架構,除了繼續探討震源區(台中南投)之孕震機制外,從中央山脈向西,經西部麓山帶、西海岸平原、台灣海峽,一直到大陸福建之一系列構造,在此大的架構下,以新的觀點重新來檢討台灣西部麓山帶災害地震之發生。
因此,台灣西南部是研究地震的重點區域。國立中正大學位處此區,對此區之相關研究應全力以赴;對以此區為研究範圍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援亦是責無旁貸。由於近年來天然災害頻傳,地震儀所處位置大部份位處於山間田野,所以容易受到災害的影響。因此,本中心之目的即為重整現有之南部高密度地震儀陣列,提供汰換故障之儀器設備和維護來服務此區之相關研究藉以提升野外測勘效率和降低工作經費。此外,由於地物儀器和購置所費不貲,此區相關研究單位大多因無充分設備而無地物研究的規劃。因此,本中心能吸引這些單位進行地物相關研究,達成整合台灣西南部人力資源及充分發揮儀器功能的目的。